我们都知道LED芯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十分广泛,那你知道其封装成灯珠后对光强会不会有一定的影响呢?下面一起来看下
芯片功率≠最终光强
LED芯片的功率,指的是它能承受的电流和发光效率的一个综合指标。
比如一颗1W的芯片,在理想条件下能发出120~150流明的光,但你把它封装成灯珠后,如果封装材料、热管理、透镜设计没做好,最后到你眼睛或仪器测到的光强,可能只剩七八成甚至更低。
影响封装后光强的几个关键因素
封装热设计
LED芯片发光时会发热,温度升高,量子效率就下降。如果散热路径不好,芯片温度上升5℃,光通量就能掉2%~5%。
所以底板材料、导热胶、焊盘面积,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光强能不能发挥出来。
荧光粉比例与胶体厚度
对白光LED尤其明显,荧光粉比例太高会导致光色偏暖但亮度下降;胶层太厚,光在里面多次反射、吸收,也会损耗强度。
这部分是典型的“经验活”,有时候两家厂工艺差一点,亮度就差20%。

透镜设计与光型
有些灯珠加的是平面透镜,有的是凸透镜。光线分布角不同,会直接影响光强集中度。
如果测光强用的是中心亮度(cd),那透镜角度一改,数值变化会非常明显。
芯片功率决定“上限”,封装工艺决定“能不能达到上限”。
同样功率的芯片,如果封装优化得当(散热通畅、光学透镜合理、荧光粉比例合适),光强能提升20%~40%都不稀奇。
反过来,封装工艺差的灯珠,芯片功率再大,也可能亮度上不去,还容易光衰。
电话:15697542027(郑)
座机:0755-25115102
邮箱:seo@riseencn.com
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龙观西路60号高峰大厦7层
时间:周一至周日:8:00-24:00